“采采荷花滿袖香,花深忘卻來時路?!蔽蚁朊恳粋€都非常喜歡花,故而很多人迷上了種植花木?;ɑ芊N植實際上學問很多,如何縮短掌握花卉技巧的時間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花卉種植科普:芍藥種植技術”,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芍藥種植技術】芍藥喜光照,耐旱。芍藥植株在一年當中,隨著氣候節律的變化,而產生的階段性發育變化。

一、選地整地:

栽種芍藥的土地,必須經過34年白芍收獲之后才能翻土,因此,栽種前整地務必精耕細作。前作收獲后,選晴天不粘腳時,深翻30-40厘米,將土塊耕細整平,并施入有機肥與三元復合肥4060公斤。

二、種植:

栽種前須將芍芽根按大小分為兩類,分別栽種,以便日后管理。種栽大,管理得好,可提早一年起土收獲,栽種時間一般在寒露前后,越早越好,最遲不能超過霜降,如過遲,一方面因貯藏的芍芽已發新根,栽種時易弄斷;另一方面,栽后氣溫漸低,發根不好,影響次年發芽生長。栽種時開穴,行距40-4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穴深16-20厘米,每畝可以種3500-4000株,開穴后,每穴放芽1-2個,留主根2-3條,根部宜分叉斜種,芽向上,覆土與畦平,以芽在地下5厘米左右為宜,覆土操作應細致,土要細碎,不能用土塊覆蓋;土塊覆蓋的芽頭不能與土壤緊密結合,通風強,芽頭易受干旱及凍害,會延遲發芽甚至不發芽。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芍藥最怕草荒,尤其在栽后的第二年,由于株行距寬,每株發出的苗不多,雜草容易滋生,若不及時除草,便會妨礙芍藥生長。因此,栽種后幼苗萌發出土時,即應中耕除草,以后約隔一個月進行一次,務必達到土松、無草的要求。每次中耕,只能淺松表土3-5厘米,以免傷根,并注意勿將苗芽弄斷,如果弄斷,當年就不再萌發,影響生長。若規?;N植,建議使用除草劑。

2、追肥:芍藥當年栽種后,不必追肥。第二年與第三年追肥4次。第一次在3月份中耕除草后,第二、第三次在5月-7月,每4次次在11-12月。第四年春季根據芍藥生長情況可以追肥1-2次,每次追肥均應在株旁開穴或開環狀淺溝施入,施后覆土,以免肥料流失。建議追肥量為三元復合肥1520公斤與生物有機肥。

3、灌溉排水:芍藥較耐旱,但若久晴過干,對生長不利,故旱時仍須灌溉,芍藥又怕積水,常因積水而引起病害,故應更注意排水。

4、摘蕾:在4月中旬現蕾時,選晴天將其花蕾全部摘去,以利集中養分,促進根的生長,提高產量和質量。摘蕾不宜過遲。

5、間作:栽后1~2年內,植株生長緩慢,發棵小,為充分利用土地,可間作蔬菜、豆類、芝麻作物。

h325.CoM延伸閱讀

花卉種植科普:白芍藥種植與化學除草新技術


【白芍藥種植與化學除草新技術】白芍又名芍藥,以根供藥用,有養血、通經、鎮痙、止血之功效。近代醫學研究表明:白芍藥的藥效成分可與人參相媲美。主治頭暈頭痛、耳鳴煩躁、胸肋疼痛、陰虛血熱、失血盜汗、月經不調、行經腹痛、高血壓、乙型肝炎等癥。主產安徽、河南、浙江、四川、山東等省。

一、形態特征。白芍藥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0~80厘米。根粗肥,通常為圓柱形或略呈紡錘形。莖直立,無毛。莖下部葉為二回三出復葉。小葉狹卵形、披針形或橢圓形,邊緣密生骨質白色小齒,下面沿脈疏生短柔毛?;斏鸵干?,苞片4~5個,披針形。萼片4個,花瓣白色或粉紅色,9~13片,倒卵形。雄蕊多數。心皮3~5層,分離。果3~5枚,卵形,先端鉤狀向外彎,無毛或被濃密白毛。

二、生長習性。白芍藥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的田塊為好。耐寒、耐旱、怕水漬。適宜生長溫度為20~30℃。

三、整地與施肥。選地勢高、排水好的田塊,深耕細作,然后做成70厘米寬的高畦。結合整地;每667平方米(1畝)施土雜肥5000千克、餅肥50千克、尿素20千克、磷鉀肥50千克。

四、播種。白芍藥用芽頭繁殖,播種期在白露前后。栽種時按株距40厘米將白芍藥芽定植在整好的高畦上,澆水保墑以利成活。

五、田間管理。加強田間管理對白芍藥穩產增產非常重要。白芍藥栽后當年生根不出苗,春節過后方能出苗。陰雨天氣注意排水,干旱天氣及時澆水。白芍藥生產周期較長,一般為4年。前兩年生長較慢,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可適當套種些白術、南星、川烏、洋蔥,大蒜等短期作物,以便以短養長。白芍藥于栽后第2年的春季應晾根,晾根時,把根部周圍10厘米厚的土層去掉須根,晾曬幾天。結合晾根,每667平方米追施土雜肥2000千克,含氮磷鉀各15%的復合肥50千克。然后培土封根。以后每年追肥1次。白芍藥生長兩年后,開始現蕾開花,為減少養分消耗,應及時摘取花蕾。

六、化學除草。除草在整個白芍藥的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傳統的除草多采用人工拔除,比較費工費時,且麻煩而辛苦?,F在采用化學除草,不僅省力省時,且方便快捷。方法是,先于苗前采用藥田專用芽前除草劑進行土壤處理,一般每667平方米用藥田專用芽前除草劑100毫升,加水15千克,均勻地噴施于土表層,可有效防除各種一年生禾本科和部分雙子葉雜草。但要注意噴施藥田專用芽前除草劑時一定要在土壤濕潤時效果才好。由于藥田專用芽前除草劑是選擇性除草劑,對部分雙子葉雜革和多年生雜草基本上無效,這就要對這些雜草進行苗后莖葉噴殺了。方法是,于雜草3~5葉期用白芍藥苗后專用除草劑70毫升,加水15千克,均勻地噴施于雜草葉面上,可有效防除各種雜草。由于白芍藥生產周期較長。因此,以后要不定期地視雜草生長情況適時地采用白芍藥苗后專用除草劑進行除草管理。

七、病蟲害防治。白芍藥的病蟲害主要有灰霉病、葉斑病,可于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防治。銹病,可用粉銹寧防治。白芍藥蟲害較少,主要是地老虎,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咬食根莖,可用辛硫磷配毒餌埋于根部誘殺。

八、收獲與加工。白芍藥一般于栽后4年的立秋前后采挖。采挖前,先將地上莖葉割去,再刨出地下根莖,去凈泥土,然后放入沸水中煮至根能完成環狀時,立即撈取放在涼水中浸泡5分鐘,再刮去外皮,用硫黃熏蒸后曬干即可入藥出售。每667平方米產干品500千克,高者可達700千克。

花卉種植科普:芍藥紅斑病的防治技術


芍藥紅斑病的癥狀表現為葉片初生綠色小點,以后擴大為直徑3至5毫米的暗紫紅色斑,邊緣不明顯,病斑可繼續擴展,葉片正面病斑紫紅色,葉背病斑栗褐色,病斑多有輪紋。

芍藥紅斑病是芍藥的一種重要病害,在我國一些芍藥栽培地區危害極其嚴重。

芍藥紅斑病的癥狀表現為葉片初生綠色小點,以后擴大為直徑3至5毫米的暗紫紅色斑,邊緣不明顯,病斑可繼續擴展,葉片正面病斑紫紅色,葉背病斑栗褐色,病斑多有輪紋。病斑在葉緣時可致葉片扭曲。潮濕時葉背病部產生暗綠色霉層,莖和葉柄產生開裂下陷病斑;潮濕時枯死莖上也生霉層。芍藥紅斑病病原為牡丹枝孢菌,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為8℃至32℃。最適20℃至24℃。

芍藥紅斑病的病害循環為病菌以菌絲體在田間病株殘莖和落在地面的病莖、病果殼上越冬,次年3月降雨或潮濕條件下,越冬病菌產生分生孢子,經氣流和雨水濺動傳播到剛萌發的新葉上,引起初次浸染。

芍藥紅斑病發病時,病殘體未清除的,初次浸染嚴重,而病殘體被清除了的,則初次浸染輕。病菌的生長和分生孢子的萌發需溫暖條件,在20℃至24℃條件下,病害的潛育期為5至6天,潮濕條件有利于病害的發展和分生孢子的形成。此外,沙質土壤、保水保肥力差、植株生長較差、抗病力降低,發病重。品種的抗病性有差異,如紫芙蓉、胭脂點玉等品種發病重,而娃娃面、紅云迎日等品種發病中等,紫袍金帶發病較輕。

芍藥紅斑病防治有以下幾種方法:1.冬季徹底清除病殘體。2.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植株的抗病性。3.開花前噴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至600倍1次。4.發病初期,可噴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15天噴1次,連續噴4至5次。

花卉種植:芍藥種植的管護技術


芍藥被人們譽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稱為“五月花神”,下面為你介紹一下芍藥種植的管護技術。

芍藥屬于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具有藥用和觀賞價值,是傳統的名花之一。其花色艷麗,有白、黃、紅、紫等多種顏色。

芍藥可美化環境。根可作藥用,具有鎮痛、鎮靜、解熱抗菌、抗炎作用,對消化道潰瘍有抑制作用。味苦、酸,性微寒,有養肝、護肝的功效。用于頭痛眩暈,陰虛發熱等癥。種植芍藥具有顯著經濟效益,對調整產業結構有著重要的作用。

1.芍藥種植的選地要求

芍藥耐寒能力強。選擇背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地勢高燥的沙質地塊栽培。

2.芍藥種植的繁殖

采用分株繁殖。分株時間以8-9月上旬為宜。將 2年生以上的植株掘起抖掉泥土,放到陰涼處稍蔫后、以34個芽為l段(株),切口涂火土灰防腐。為了促進根萌發,將肉質根留1015cm長進行分株栽植。芍藥地上部生長主要在春季,萌發后很快生長開花,開花后地上部停止生長,枝葉數不再增加,以地下部生長為主。9。10月份葉枯落,地下紡錘形肉質根已積累充足的養分,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開始發芽。

3.芍藥種植的管理

栽培前畝施用3 500腐熟的有機肥、100、鉀肥或少量殺蟲荊(防治芍藥在生長期中地下害蟲的為害),深翻2530cm.覆蓋一層土避免根直接接觸肥料和農藥造成爛根、爛芽。株、行距8090cm,種植于窩(穴)內使根系伸展,封行前除草2-3次。

花卉種植科普:芍藥品種的演變


【芍藥品種的演變】芍藥至今已有近4000余年的栽培歷史,芍藥品種也演變為豐富的種類,有不少復色或多花色的品種在園林中常成片種植,是近代公園綠地中主要的花壇花卉。

一、芍藥栽培品種的花型演變

芍藥組植物野生種的花瓣為5-13枚,經過長期的栽培選育,花瓣逐漸增多至300枚左右,有的臺閣型品種甚至多達880枚。芍藥花瓣有兩種不同的類型:一種是無性花瓣,即花朵外圍的正?;ò辏ㄒ步型獍辏?,由萼片瓣化而成的彩色花瓣也包括在內;另一種是有性花瓣,就是由雌雄蕊性器官瓣化形成的花瓣(也叫內瓣)。

芍藥品種雄蕊演化

1、雄蕊瓣化

這是芍藥栽培品種花器演化的主要方向。最先為單瓣型花器中雄蕊的花絲和花藥增粗變大,雄蕊群體呈現金燦燦的半球狀,命名為金蕊型;其后,雄蕊變成狹長的花瓣,有時花瓣邊緣會有黃色花藥的痕跡,再繼續演化,花藥痕跡逐步消失,狹長的花瓣群體組成隆起的半球形,命名為托桂型;有的品種在外瓣與變瓣之間殘留一圈正常的雄蕊,命名為金環型;雄蕊變瓣繼續演化,再展寬伸長,全花呈現高起的冠狀,命名為皇冠型;最終,雄蕊變瓣完全瓣化,內外瓣難以區分,全花如繡球狀,命名為繡球型。

雄蕊瓣化是由花心向外演化的。在雄蕊瓣化形成的花型中,中心部位的雄蕊瓣化較充分,由中央到外圍雄蕊瓣化的程度順次降低。瓣化瓣在花托上的排列不規則,其間常雜有正?;蛲嘶男廴?,雄蕊數一般在150-200枚之間,最多可達300枚以上。這類花型因全花高高隆起,稱之為樓子類,在芍藥栽培品種中占主要地位。

2、雄蕊退化

首先表現為花藥退化形成針狀物,繼而變小消失。雄蕊退化在花型演化中不起主要作用。芍藥品種雌蕊演化

1、雌蕊瓣化

首先雌蕊的柱頭伸長展寬,進而演變成黃綠色或帶深色斑紋的內彩瓣,質地稍厚硬,不易脫落,容易區別于其他花瓣;最后黃綠色或帶深色斑紋消失,色彩和瓣形與正?;ò隉o明顯區分。

雌蕊不同的瓣化和演化程度,對區分和構成花型,特別是對臺閣花品種的花型形成和鑒定有重要作用。

2、雌蕊退化

隨著樓子類品種的演化,在較高級的花型中(如皇冠型、繡球型),常見到雌蕊退化以至消失的現象。

二、芍藥品種的花型分類特征

芍藥品種單花類:花朵由單朵花構成

1、千層亞類:花瓣向心式自然增加,排列整齊,形狀相似,由外向內逐漸變??;雄蕊只著生于子房周圍,隨花瓣增多而相應減少直至消失?;ㄐ伪馄?。

① 單瓣型:花瓣2-3輪,寬大,有發育正常的雄蕊和雌蕊,通常指原種型。

② 荷花型:花瓣4-5輪,寬大,形狀大小相似,雄蕊正?;騻€別雄蕊瓣化成碎瓣、披針狀瓣或須狀瓣而散生在雄蕊群中;雌蕊正常。

③ 菊花型:花瓣6輪以上,由外向內逐漸變小,雄蕊正常,數量較少;雌蕊正常,數量增多或減少。

④ 薔薇型:花瓣極度增多,由外向內漸小,雄蕊全部消失;雌蕊正常、退化變小或完全消失。

2、樓子亞類:外瓣寬大,2-3輪;雄蕊離心式瓣化,雌蕊正常、瓣化或退化?;ㄐ温∑鸹蚋呗枺ń鹑镄统猓?。

① 金蕊型:外瓣寬大,2-3輪,雄蕊花藥增大,花絲變粗,雄蕊群呈鮮麗的金黃色;雌蕊正常。

② 托桂型:外瓣寬大,2-3輪,雄蕊完全瓣化成須狀瓣、針狀瓣或披針狀瓣,由外而內稍大,直立于外瓣內;雌蕊正?;虬昊缮酄畎?,舌狀瓣顏色或瓣端顏色常為柱頭原色。

③ 金環型:外瓣寬大,2-3輪,雄蕊大都瓣化,瓣化瓣高聳,但雄蕊變瓣與外瓣間殘留一圈正常雄蕊;雌蕊正?;虬昊?。

④ 皇冠型:外瓣寬大平展,2-3輪,緊挨外瓣內環生少量須狀瓣、針狀瓣、披針狀瓣或碎瓣,其上為雄蕊瓣化成的舌狀瓣或披針狀瓣,直立,隆起,簇生于外瓣內,中心有少量雄蕊,或退化成短小狀態;雌蕊正?;虬昊?、退化。

⑤ 繡球型:雄蕊大部分瓣化成舌狀瓣,似次外瓣,盛開時全花豐滿,形如繡球,中心雄蕊極少或退化;雌蕊變小或退化。

芍藥品種臺閣類:指植物開花時,花朵(或花序)中心或者花間之生長點經再次分化花芽開花的現象。在花朵(下方花)中心再形成1朵花(上方花),上方花與下方花相疊合,從而增加了重瓣程度,有些品種甚至由3花乃至4花疊合而成。

1、千層亞類:基部的單花(下方花)具單花類千層亞類的基本特征。千層臺閣型(初生臺閣型):下方花雌蕊正?;蛏园昊?;上方花一般雌雄蕊正常。全花較扁平。

2、樓子亞類:下方花花瓣2-3輪,雄蕊瓣化,雌蕊瓣化或退化。全花高聳。

① 彩瓣臺閣型:下方花雌蕊瓣化,雄蕊多瓣化;上方花雌雄蕊正?;蛏园昊?。

② 分層臺閣型:下方花雌蕊變瓣變得與正?;ò隉o異,雄蕊變瓣較正?;ò甓绦?;上方花雄蕊亦多瓣化成短瓣,雌蕊瓣化或退化。全花具有明顯的分層結構。

③ 球花臺閣型:下方花雄蕊變瓣伸長展寬與正?;ò隉o異,雌蕊變瓣亦變成正?;ò?;上方花雄蕊變瓣亦多與正?;ò觌y以區分,雌蕊瓣化或退化。全花球狀。

花卉種植常識:芍藥種植的技術要點


芍藥被人們譽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稱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為愛情之花,現已被尊為七夕節的代表花卉。下面介紹一下芍藥種植的技術要點。

一、芍藥種植的育苗技術

繁育芍藥是關鍵,對于這個環節技術人員跟蹤服務,或者集中育苗。

二、芍藥種植的苗床管理

這個環節是保證苗長勢、質量的關鍵環節,要看好溫度,注意水分,施肥合理,搞好假植。

三、芍藥種植的大田移栽

選地要不易澇,較脊薄沙壤地或崗地,不準重茬。

四、芍藥種植的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兩鏟三趟,雨季前7月初起大垅,在出現花蕾期,可選晴天用0.2%磷酸二氫鉀葉面噴霧,促使開花整齊,提高產量和質量,增加色素含量,提高等級。

五、芍藥種植的采摘要點

花開七至八成已完全開放,微能見到花蕊(即花內和種子皮不變黑)即可采收。

通過上述芍藥種植的技術要點的介紹,希望能給種植戶一些幫助。

花卉種植科普:春節菊花種植技術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三,產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的名句。下面介紹一下春節菊花種植技術。

菊花品種多、花期長,是觀賞花卉中的佳品,如能在春節開放,無疑會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讓菊花在春節開放的方法如下:

菊花種植要適時繁育

菊花從定植到開花約需100多天,扦插繁殖宜在農歷8月中下旬進行,方法是從健壯母株上剪下5-7厘米長的頂梢或分枝做插穗,剪去基葉,并將剪口蘸點泥漿,然后插入盆沙內,澆透水,進行適當遮陽,以后保持盆沙濕潤,插后10-20天即能生根,農歷9月中下旬即可分株定植。

菊花種植要用好肥水

菊花是一種喜陽光、喜潮濕、喜涼爽、耐寒、怕水漬的短日照植物。盆土基肥應以控苗壯稈的磷、鉀肥為主,切忌偏施促長枝葉的氮肥。為使菊花長得矮而壯,且節密葉茂、腳葉不空,在植株移栽成活后澆水不宜過多,但要經常松土和除草,以保持土壤疏松,促進根系發達。

一般在晴天時每日早上淋水一次,水量能保證中午蒸發之所需即可。每隔1-2周施腐熟稀液肥一次,也可葉面噴施0.3-0.4%的尿素或磷酸二氫鉀,以促使幼苗健壯。隨著植株長大,可逐漸增加所施液肥的濃度,直到現蕾時停施。

菊花種植要合理摘心

為增多花枝,促使多開花,一般要進行3次摘心。定植成活后,主莖留下兩節開始第一次摘心,以后約每隔13天在每個側枝留下兩節摘頂一次。第3次摘心在春節前68天左右,這次摘心不宜過早或過遲,以免錯過春節開花。為減少養分消耗,當植株剛現蕾時,應把腋芽全部抹除。

菊花種植要嚴防蟲害

蚜蟲是菊花最主要的害蟲,對開花影響很大,嚴重時會導致枝葉凋萎乃至整株死亡。防治方法:噴施40%樂果1000-1500倍液,或400-600倍的洗衣粉液(內加少許尿素)。

以上就是春節菊花種植技術的介紹,你了解了嗎?

花卉種植常識:芍藥種植銹病防治技術


【芍藥種植銹病防治技術】病原菌是擔子菌亞門柵銹菌科的真菌,病菌為轉主寄生,夏孢子和冬孢子時期產生在芍藥植株上,冬季以菌絲體在松樹上越冬。夏季溫暖潮濕,或地勢低洼而又易于積水的地區,發病較重。

病原菌是擔子菌亞門柵銹菌科的真菌,病菌為轉主寄生,夏孢子和冬孢子時期產生在芍藥植株上,冬季以菌絲體在松樹上越冬。夏季溫暖潮濕,或地勢低洼而又易于積水的地區,發病較重。

1.芍藥種植的銹病癥狀

1.1發病初期,葉背生有黃褐色的小顆粒,即為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后期在葉面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的灰褐色病斑。

1.2葉背病斑的夏孢子堆里還會長出圓柱形的紅褐色刺毛狀物,此為病原菌的冬孢子堆。

1.3芍藥銹病發生嚴重時,葉片枯死,花蕾干癟。

2. 芍藥種植的銹病防治技術

2.1芍藥秋季落葉枯萎時,割除植株地上部分,清潔花園、并集中燒毀或深埋,可有效減少越冬病源。

2.2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種植芍藥,并可采用高畦栽培。

2.3冬季翻耕芍藥種植地塊,將地表病殘枝葉翻埋土中。

2.4芍藥花前,噴1:1:160等量式波爾多液保護劑,花后連續噴霧2次,兩次間隔10~14天。

花卉種植技術:芍藥的繁殖方法


芍藥別名將離、離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沒骨花、黑牽夷、紅藥等。是一種芍藥科芍藥屬的著名草本花卉,為草本之首。下面介紹一下芍藥的繁殖方法。

芍藥性耐寒,在我國北方都可以露地越冬,土質以深厚的壤土最適宜,以濕潤土壤生長最好,但排水必須良好。積水尤其是冬季很容易使芍藥肉質根腐爛,所以低洼地、鹽堿地均不宜栽培。芍藥性喜肥,圃地要深翻并施入充分的腐熟廄肥,在陽光充足處生長最好。

芍藥的繁殖有播種、扦插和分株法,通常以分株繁殖為主。分株期以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為宜,將根株掘起,震落附土,用刀切開,使每個根叢具2~3芽,最好3~5芽,然后將分株根叢栽植在準備好的圃地。如果分株根叢較大(具3~5芽),第二年可能有花,但形小,不如摘除使植株生長良好。根從小的(2~3芽),第二年生長不良或不開花,一般要培養2~5年。 播種繁殖以種子成熟后采下即播種為宜,越遲播發芽率越低。芍藥種子有上胚軸休眠現象,播種后當年秋天生根,次年春暖后芽才出土。幼苗生長緩慢,有的芽3~4年才可開花,還有到第5~6年才開花的。

扦插法可用根插或莖插。秋季分株時可收集斷根,切成5~10厘米一段,埋插在10~15厘米深的土中。莖插法在開花前兩周左右,取莖的中間部分由二節構成插穗,插溫床沙土中約一寸半探,要求遮蔭并經常澆水,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后既能發根,并形成休眠芽。

以上就是芍藥的繁殖方法的介紹,你了解了嗎?

花卉種植技術:芍藥主要蟲害防治


芍藥金龜子害害蟲種類與被害情況:危害芍藥的金龜子有多種,如縣黑絨鰓金龜子、蘋果麗金龜子、黃毛鰓金龜子等,其成蟲危害芍藥葉片和花;幼蟲蠐螬,蟲體近圓筒形,彎曲成“C”字形,乳白色,頭黃褐色,有胸足3對,無腹足。

1、芍藥金龜子害

害蟲種類與被害情況:危害芍藥的金龜子有多種,如縣黑絨鰓金龜子、蘋果麗金龜子、黃毛鰓金龜子等,其成蟲危害芍藥葉片和花;幼蟲蠐螬,蟲體近圓筒形,彎曲成C字形,乳白色,頭黃褐色,有胸足3對,無腹足。取食芍藥根部,造成的傷口,又為鐮刀菌的侵染創造了條件,導致根腐病的發生。

2.芍藥介殼蟲害

(1)害蟲及被害情況:介殼蟲又名蚧。危害芍藥的介殼蟲有數種,如吹棉蚧、日本蠟蚧,長白盾蚧、桑白盾蚧、芍藥圓蚧、矢尖盾蚧等。

介殼蟲吸食芍藥的體液,使植株生長衰弱,枝葉變黃.

(2)防治方法

①加強檢疫,嚴防引入帶蟲苗木

②保護和利用天敵.

③抓住卵的盛孵期噴藥,剛孵出的蟲體表面尚未披蠟,易被殺死,

可噴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劑8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劑1000~2000倍液。噴藥要均勻,全株都要噴到.在蠟殼形成后噴藥無效.

④用呋喃丹液澆灌根際,植株吸收藥劑,蟲體吸食植株體液后毒殺。

⑤發現個別枝被介殼蟲危害時,可用軟刷刷除,或剪去蟲害枝燒毀。

3.芍藥蚜蟲害

(1)危害情況芍藥常見有蚜蟲危害。當春天芍藥萌發后,即有蚜蟲飛來危害,吸食葉片的汁液,使被害葉卷曲變黃,幼苗長大后,蚜蟲常聚生于嫩梢、花梗、葉背等處,使花苗莖葉卷曲婆縮,以至全株枯萎死亡。

(2)發生規律:蚜蟲在高溫干燥條件下,繁殖快,危害嚴重。蚜蟲1年可繁殖數代以至二三十代.蚜蟲分泌蜜汁,可使被害株莖葉生理活動受阻;同時其蜜汁又是病菌的良好培養基,常引發煤污病等;蚜蟲還能傳播病毒病。

(3)防治方法

①清除越冬雜草.

②保護和利用天敵,天敵主要有異色瓢蟲、七星瓢蟲、黃斑盤瓢蟲、龜紋瓢蟲、食蚜蠅和草蛉等。

③噴灑40%樂果乳劑1000~1500倍液,或80%敵敵畏1500~2000倍液,或50%滅蚜松乳劑1000~1500倍液。

那飄逸俊芳,綽約多姿的葉片,高潔淡雅;神韻兼備的花朵,純正幽遠,沁人肺腑的香味?;ㄔ跉v來的文章詩篇中從不缺席,賞花種花可以令我們的生活增色不少?;ɑ芊N植的學問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其他人是怎么解決種植中遇到的問題的呢?經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花卉種植科普:芍藥種植技術”,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熟妇人妻不卡无码一区_未满十八18周岁禁止免费网站_男女边吃奶边摸下面的免费视频_欧洲人与动牲交α欧美精品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